品牌“引路”,农业“长青”——商学院学生调研团队挖掘河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李盈盈  摄影:李盈盈  来自:商学院    责任编辑:曹佳丽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总纲,而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驱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对实现乡村产业繁荣、农民收入增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域存在不少短板,急需改进完善。

商学院2022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明星辰、宋梦凡、李盈盈姬超等组成的“品牌“引路”,农业“长青””调研团队深入河南省18个市的基层农村,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座谈、农户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开深度调研。

商学院学生调研团队先后来到信阳毛尖核心产区信阳市浉河区、灵宝苹果种植基地三门峡市灵宝市、新郑大枣产地新郑市薛店镇等多地,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户、农业企业负责人、政府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现状、品牌认知度、资源整合能力、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专业人才结构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调研。团队成员们发现,河南省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虽有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商学院学生调研团队了解到,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虽品牌知名度高,但品牌保护机制薄弱,非核心产区假冒产品占比高达37%,深加工产品开发严重滞后,茶叶深加工产品仅占总产量5.2%,远低于福建、浙江等产茶强省30%以上的平均水平。在灵宝苹果种植基地,当地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但冷链物流体系与加工转化能力的短板突出,冷链物流覆盖率仅为41%,运输损耗率高达18%,加工转化率较山东同类产品低15个百分点。

在新郑大枣产地,商学院调研团队了解到新郑大枣作为河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大,但市场现状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新郑大枣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好想你”为核心的枣制品产业化集群,集聚200多家红枣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10万吨。然而,市场上假冒新郑大枣现象严重,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其品牌知名度,销售质量低劣的红枣产品,严重侵害了新郑大枣的声誉。此外,新郑大枣还面临其他产地大枣品牌的激烈竞争,如新疆红枣、山东红枣等,这些品牌在品质、价格、营销等方面各有优势。尽管新郑大枣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地理标志认证,但品牌保护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该学生调研团队自2023年3月开始,先后走访调研了河南省18个市的多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与加工企业。团队共搜集了800余份问卷数据样本,座谈访谈300余位农户与企业负责人,形成5万余字纪实材料,系统梳理出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难题,为民生痛点寻找破题之策。

此次调研,为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具有实操性的实践参考,助力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农业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版权所有 2001-2017 8797威尼斯老品牌永久在线登录-官网正版|安全可靠的选择
地址:河南省郑州新郑龙湖镇文昌路1号 电话:0371-62436046,62436222 邮编:451191 E_mail:2365127546@qq.com